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重慶市林業局評出了全市十大林業特色州里,劃分是"森林旅游之鄉"南岸南山鎮,"檸檬之鄉"萬州白羊鎮,"花木之鄉"巴南跳石鎮,"花椒之鄉"江津先鋒鎮,"筍竹之鄉"榮昌雙河鎮,"實木家具之鄉"璧山正興鎮,"木瓜之鄉"綦江買通鎮,"牡丹之鄉"墊江太平鎮,"核桃之鄉"城口高觀鎮,"金銀花之鄉"秀山鐘靈鄉。本報以"重慶市林業特色產業巡禮"為題,對特色州里的典型做法作集中報道,今天特推出"牡丹篇"。
漫步在全縣接待游客28.67萬人次,旅游直吸收入達2482萬元。
更可喜的是,一條閃亮的“牡丹產業鏈”正在墊江形成。重慶市凱鴻旅游公司、重慶林木森有限責任公司、重慶添綠公司、重慶市興民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招商引入后,獲取了享有“天下較大的丹皮生產基地”美稱的牡丹園經營權。公司大力生長牡丹盆花產業,年產牡丹盆栽花達16.38萬盆。根據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降壓制菌、鎮靜催眠、美容保健之成果,開發出丹皮王、牡丹潔身寶、牡丹沐浴露、牡丹藥物牙膏、牡丹香皂、牡丹茶等系列深加工產品,年產值達1600余萬元,開端實現了由原來單一的中藥材生長成為集藥用、旅游、花卉產品、深加工產品于一體的鏈條完善的大產業雛形。吃農家菜、干農家活的田園農家樂餐飲娛樂業,年創產值1170萬元。牡丹作為退耕還林后續產業,執行林、藥、花、果間種,林區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增添627元。
牡丹產業的興起,不僅解決了該縣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還拉動了餐飲、住宿、交通運輸、商貿、通訊等行業的全面生長,動員了一方經濟。更重要的是,該縣以“牡丹”為媒,搭建了對外開放平臺,擴大了對外影響力,促進了對外交流與互助,引進了資金和技術,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樂成簽約了玻璃生產基地、林產品綜合加工、綠色中藥材基地、石材機械化開采等8個項目,協議引資2.3億元,為全縣經濟的生長注入了新的活力。
現在,盆栽牡丹在墊江農村隨處可見,太平牡丹早已作為該縣對外開放的手刺,在全縣經濟社會生長中所處的職位和作用日益凸顯。農民栽植牡丹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全民愛花、種花和愛林、護林、造林意識逐步加強。縣林業局局長李孟華告訴記者,到全縣將積極實現渝巫路沿線牡丹栽植面積3萬畝,培育出“姚黃”、“魏紫”、“葛巾紫”、“豆綠”、“玉板白”、“黑牡丹”以及深紫紅色等牡丹奇異珍品,實現年產牡丹盆栽花200萬盆、干(鮮)切花2000萬枝和年產丹皮5000噸,打造出祖國西部唯一無二的“國花園”!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m.nt-geron.com/news/8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