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春落梅枝頭。每逢春寒料峭,瑞雪紛飛的殘冬,梅花盛開了。清香馥郁、芬芳撲鼻。梅園里紅梅、白梅、綠梅、墨梅,競相開放。紅的似片片朝霞,白的粉妝玉琢,綠的清翠欲滴,黑的莊重脫俗,使人目不暇接。那雪白素凈的玉蝶梅,萼如翡翠的綠萼梅,胭脂點珠的朱砂梅,朱顏淡妝的宮粉梅,濃艷如墨的墨梅,萼紅瓣白的紅梅,木蕊發(fā)紅的骨里紅,鐵骨虬枝的龍游梅,枝若垂柳的垂枝梅,枝干和花蕊都向下,宛若探身弄影的照水梅……千姿百態(tài)、爭麗斗妍,光耀芬芳。隨風飄動,像五彩云霞裝扮著大地;風送幽香,粉飾著殘冬,使人世生出盎然春意。“煙姿玉骨,淡淡東風色,誘惑春景一半出。”隨著梅香的飄拂,那萬物蘇醒,欣欣向榮的春天轉瞬就要到了。
梅先天下春,這是梅較憂傷之處。
梅花,不畏嚴寒,獨步早春。它冒著凜冽的寒風,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開花;它趕在東風之前,向人們通報著春的消息,被譽為“東風第一枝”。梅花的這種再接再厲的精神和頑強意志,向來被人們看成高尚品質和高潔氣質的象征。元代詩人楊維幀詠之:“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
梅花,是一種薔薇科櫻桃屬植物,落葉喬木。別名又叫梅、春梅、干枝梅、獠。梅花分五瓣,花色有白、紅、淡綠、淡紅等。以白色和淡紅色為主。花先于葉子開放,果實可分青梅(綠色)、白梅(青白色)、花梅(帶紅色)三種,除供鮮食外,還可制蜜餞和果醬。未熟的果經(jīng)過加工就是烏梅。
梅原產(chǎn)我國,多分布在長江以南各地。我國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詩經(jīng)》里有:“漂有梅,著實七分”的紀錄。2021年在河南安陽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銅鼎里,發(fā)現(xiàn)了一顆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愛梅之風已很盛,人們已從采梅果為重要目的而過渡到賞花。“梅始以花聞天下”,人們把梅花和梅子作為饋贈和祭祀的禮物,到了漢晉南北朝,藝梅詠梅之風日盛。《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米梅、胭脂梅。”又:“漢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麗友梅。”晉代陸凱,是東吳名將陸遜之侄,曾做過丞相,文辭優(yōu)雅。陸凱有個文學摯友范曄(即《后漢書》作者)在長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開之際,自荊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郵驛專贈范曄,并附短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春”而且可以寄贈,自陸凱始,以梅花通報友誼,傳為美談。
到南北朝,有關梅花的詩文、軼事也多了。《金陵志》云:“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這可能是用梅花圖案美容的劈頭。
據(jù)史料紀錄:隋人趙師雄在羅浮山遇見梅花仙子,故事優(yōu)美悅耳。說明當時人們也愛梅成風。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wǎng)友推薦、互聯(lián)網(wǎng)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m.nt-geron.com/news/8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