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賀善安指出: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較常用的方式是“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銀杏起源于2.5億年前,是與恐龍同期間的古老裸子植物。在北半球,第三紀末及第四紀冰川,嚴寒的天氣使裸子植物遭受到撲滅性打擊,銀杏樹在北半球地區蕩然無存,長眠于地下成為了化石。
由于我國特殊的地形地貌,一道道的自然屏障,對冰川的浩劫多少起到了停滯作用。在許多地區僅僅發生了山岳冰川,而沒有形成大陸冰川。因今生長于我國群山萬壑中的銀杏樹,幸免于難,保留下來,并繁衍至今。被科學家稱為“活化石”。
據曹福亮主編的《中國銀杏志》紀錄:“貴州地處于云貴高原向湖南低山丘陵過渡的大斜坡地帶,第四紀冰川影響稍微,在黔東北,黔西南的深山里,還殘存著自然銀杏種群以及銀杏與銀杉混生的群落。但銀杏古樹歲數較大的卻散生在黔中地區。”
長順縣地處黔中要地,在廣順鎮石板村海拔1450米的天臺山上,生長著自然銀杏自然種群,千年以上的樹齡就有6株,其中一株樹高50余米,樹圍16.8米,胸徑5.4米,需要12個成年人才能合抱。該古樹由兩根碩大枝干組成,宛如一對“伉儷樹”,通直憧憬高處,形成塔型樹冠。灰褐色深裂狀的樹皮,見證了曾經的滄海桑田。
粗大的側枝上懸垂著許多鐘乳狀枝,俗稱“樹奶”,奇異的現象引起許多有趣的傳說和遐想。據當地人介紹,用切碎的“樹奶”煮水后給奶水不足的產婦服用,可以用來催乳。
世代生活在這里的村民將它視為“神樹”,燒香、許愿、祭祀、祈求風調雨順,村寨平安。
在天臺山古樹群周圍,世居著18戶苗族同胞,距離古樹最近的一戶只有幾米遠,古樹粗壯龐雜的根系已經深扎到屋基下面,墻體出現裂痕,對村民的棲身組成了平安隱患。而村民每天燒柴做飯發生的大量炊煙,也對古樹生長造成影響。
為保護千年銀杏自然種群,長順縣委、縣政府決議,設計自然保護區就地保護,并將古樹周圍18戶村民整體搬遷,在周圍興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苗寨給村民棲身。
長順縣常務副縣長郭興文說,“建設自然保護區既能就地保護古樹,還能改善村民棲身條件,同時,通過生長特色旅游為當地群眾找到一條致富途徑”。
團結國開發設計署為表彰長順縣為“千年設計目的”作出的孝順,上海世博會上國際信息生長組織授予長順縣千年銀杏“千年孝順獎”。
國際植物園協會主席、中國科學院植物園工作委員會信用主任賀善安指出,只有人類的活動與自然界的生甜頭于協調狀態,生物的多樣性才能得到保護。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較常用的方式是“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就地保護”是利用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將有價值的自然生態系統和野生生物生計環境保護起來;“遷地保護”是將生物多樣性組成部門移到它們的自然環境之外舉行保護。
賀善安以為,“長順縣對銀杏古樹的保護,是野生植物保護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典型。”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m.nt-geron.com/news/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