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6月8日,光山縣馬畈鎮馬畈村的一座小山上,一筐筐新鮮的桃子正從山上運下來,“桃樹上了山,財富口袋裝”,正是當地村民戰勝當地晦氣條件,種桃致富的真實寫照。
利用荒山種桃,在光山縣并不鮮見,當地村民2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光山縣觀五玫小雜果專業互助社負責人易善康正在這座山上組織村民摘桃裝桃,他指著周圍的山頭介紹說,現在這些地方都是桃樹了,但以前這兒就500多畝,現在已經生長到5000多畝,增進了10倍。面積快速增進,效益又如何?易善康隨手掰開一個桃子說:“你看,俺這桃子外面看起來很一般,內里的果肉可是鮮紅的,這是我們當地的怪異品種五月鮮,現在正上市,一斤能賣五塊多。”
現在,觀五玫互助社的桃園里,沿山路向上,桃樹苗樹形整齊,樹下鋪上防草布,樹上掛著防蟲燈、防蟲板,現代化果園已初具規模,觀五玫鮮桃,也成為光山四寶之一。
利用桃園,互助社年銷售收入跨越1000萬元,并注冊了商標,在易善康以及當地栽植戶看來,科技帶來的高效益是生長的下午。據該基地技術負責人、信陽市農科院副研究員張應香介紹,從去年開始,省農科院園藝所與信陽市農科院等單元團結開展多學科協同創新以來,與該基地舉行無縫對接,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并開展技術服務。從桃樹省工化樹形的應用、花果管理技術到化肥減施與測土配方施肥,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在有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了產量和質量,促進綠色、平安、高效生產。
針對今后的生長,省農科院園藝所果樹專家呂中偉為互助社現場支招:在現有品種外,互助社應對桃品種舉行升級換代,引進早熟、中熟、晚熟品種相搭配,以市場為導向,瞄準消費者需求,得到更高更穩定的收益。在栽植上,應力爭實現無公害、綠色生產,將互助社品牌做大做強。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m.nt-geron.com/news/7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