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當眾多苗木品種隨著市場變化升沉不準時,桂花卻一直被視為產業“常青樹”。悠久的栽植歷史、廣漠的實用地區、深厚的文化內在、四季常綠、觀花聞香,這些因素組成了桂花長期以來屹立不倒的堅實后援。
然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天下范圍內大小規格的桂花普遍陷入價格下降、市場不景氣的狀態。上兩次桂花價格下降還要追溯到2021年和2021年,所波及的地區和降幅遠沒有這次嚴重,而且不同規格的桂花市場顯示也不同。記者采訪了浙江、四川、湖南、廣西等近10個國內桂花主產區,對此次桂花市場顛簸的前因結果舉行了調查。
“小小苗”積重難返
或大或小的市場顛簸中,小規格苗險些每次都“不甘落伍”。此次桂花市場低潮,綠籬苗和米徑3厘米以下的“小小苗”又是首當其沖。
安徽肥西是桂花小苗重要產地,當地的苗子因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銷量一直不錯。除內陸市場,江浙和四川的許多苗圃都來這里購苗。“前幾年是經紀人上門搶收苗子,今年門庭蕭條,農戶只能自己到市場里推銷。”肥西苗木經紀人楊勇介紹說,2021年時,當地高度30厘米至50厘米、昔時嫁接的桂花賣6.5元,賣了5000多萬株,基本銷售一空。去年銷量更大,險些到達8000萬株,但價格已有所下降。今年春季銷量還可以,但價格降到2元至3元,較低的時候只有2.2元,利潤幾近為零。縱然這樣,由于相比前兩年產量多得多,苗子積壓非常顯著。
相比之下廣西的情況似乎更嚴重。去年3月左右,當地高度15厘米至20厘米的小苗售價0.1元至0.2元。價格下降的趨勢雖已顯露,但由于春季市場尚可,以是去年冬天苗農又種了許多籽播苗,比前年同期增添了30%左右。導致今年春季小苗銷售非常難題,價格降到每株8厘至1分錢,如果買方自己挖苗甚至兩株賣1分錢。
桂林陶園花卉有限公司總經理陶春發告訴記者,他一個朋友去年投十幾萬元種了十幾畝桂花小苗,基本全賠進去了。這樣的事例在最近廣西桂林及周邊地區觸目皆是。
前幾年綠化市場一片大好直接刺激了桂花市場,大批農戶蜂擁而至培育小苗。各地苗圃大面積擴張和眾多生態工程上馬,使得小苗需求量大增。而現在擴張收斂,綠化市場也陷入低潮,造成苗圃存量遠大于需求,價格和銷量雙雙跌落險些是一定效果。
更令楊勇憂郁的是,肥西苗農似乎基本沒有意識到市場的顛簸,今年春季當地苗農又嫁接了大批桂花小苗。從現在情況來看,這批苗明年春季出圃時很可能價格只有1.5元左右。現在嫁接一株苗的人工費就要0.5元,1.5元的價格一定是要賠本的。
米徑3厘米至5厘米“斷檔”
當其他規格都處于價量齊降的田地時,天下范圍內險些同時出現了米徑3厘米至5厘米桂花的斷檔,價格也就不同程度上升。
在浙江金華,去年同期米徑3厘米至4厘米的苗賣35元至60元,今年漲到60元至80元;蓬徑1.5米至1.8米的苗也從80元至130元漲到160元至220元。金華市興達桂花專業互助社理事長項志表示,實在市場用量并不是很大,漲價重要由于存圃量太少。金華的苗多用在安徽和西部一些地區的綠化工程中,這個規格的苗不太貴,那些市場更能接受。
“斷檔從某個側面體現了綠化市場的非健康狀態。”長沙眾森種子園總經理尹健分解說,由于之前的栽植量過多,2021年至2021年,米徑3厘米至5厘米的桂花苗價格一直低迷,苗圃就不怎么種了,直到厥后天下綠化市場大熱,這部門苗的價格才逐步轉好。但是與此同時,前兩三年,各地生態綠化、水源地保護和征地力度很大,各種工程險些用光了米徑1厘米的苗,賣到苗圃的非常少,造成現在米徑三四厘米苗子斷檔。而在四川、金華等少部門地區,有些苗圃即便有苗也不愿賣,守候進一步價格走高,或者培育成更大的苗子。
中規格苗消化不良
米徑6厘米至10厘米的中規格桂花,既進得了苗圃,又上得了工程,是承上啟下的“主力軍”。此類苗子本應是市場搶手貨,現在在眾多主產區,卻陷入積壓降價的田地,成為桂花市場的“重災區”。
在長沙和桂林,此規格苗報價被普遍“腰斬”。米徑6厘米的前兩年為200元至300元,現在為100多元;米徑8厘米的也從800多元降到300元至500元;米徑10厘米的則爽性從1600元至1800元降到800元至1000元。在金華,蓬徑2.7米至3米桂花也從去年同期的700元至1200元降到現在的400元至600元。
桂花里較為高等的“成都貨”也未能幸免。米徑8厘米的從1700元至1800元降到1000元以內。“此前延續7年價格上漲,存圃量猛增,又遇上最近工程量萎縮。”重慶巴南岑氏園藝場經理陳亮告訴記者,當地業內人士都以為今年終于到了降價的發作點。
手里有這個規格苗子的苗圃,現在正處于略顯尷尬的田地。就在約莫兩三年前,這些苗圃囤積了大量米徑5厘米左右的苗,當時收購價在500元至600元。他們大多數是想養上兩三年,到達工程苗規格時再銷售,時間正好是今明兩年。根據昔時的價格估算,長到米徑8厘米左右,至少能賣到近2000元,沒想到現在高品質苗的價格還不足1000元,核算下成本,這幾年算白忙活了。“賣或不賣很糾結。”陶春發彌補道:“這批苗大多需要間苗了,移到其他苗圃吧,需要土地和資金。賣吧,不只價格不好,而且還紛歧定賣的出去,真是左右為難。”
產能過剩終于讓許多人的“桂花夢”落空了。成都市花會協會會長朱廷樸指出,四川桂花現在算是銷售情況較好的,但是最近來買苗的多是看到價格低點來屯苗的苗圃,購置量占到總量的70%左右。這種情況正驗證了江西翰林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熊一華的擔憂,確實有少部門苗圃在抄底屯苗,少則幾百株,多則上千株,而且業外資本占了相當比例,將來很可能擾亂米徑10厘米以上規格桂花的市場。
大規格苗總體勢弱
“大規格桂花價格不會下降的箴言已經被打破”。有些人以為這次低谷是桂花市場亙古未有的,大規格苗也未能獨善其身就是較好的佐證。在一些地區,一直穩如泰山,險些只升不降的米徑10厘米以上大規格桂花也受到了牽連。
在重慶,米徑20厘米以上的大桂花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已經從十萬元出頭降到七八萬元。金華地區,蓬徑4米以上的桂花,同比價格從3500元至4000元降到2800元至3500元。而在廣西,米徑15厘米的桂花價格降了一半。“放在兩年前,生怕絕大多數人都想不到這部門苗也會降價。”陶春發說,有家公司前兩年投資1000多萬元興建了數百畝桂花基地,種的都是大規格苗,以現在的價格看來,至少虧了一半的錢。
一直“金貴”的桂花大苗不再景氣,一方面是受其它規格桂花的牽連,另一方面與國內整體經濟增進放緩,綠化工程量急劇削減有著親熱關聯。陳亮表示,桂花自己價格不低,前幾年延續漲價使其加倍背離了市場接受能力。房地產綠化市場是“大宗客戶”,這塊市場延續萎縮也直接削減了用量。
有的放矢找出路
工程量削減,苗圃栽植量過大,不健康的產業鏈條……多重因素將原本一直頭戴“光環”的桂花逼到了逆境,業內人士不得不重新思索桂花的出路和生長前景。
在這次普跌中,令人振奮的是眾多桂花新品種險些沒有受到牽連。江蘇澳洋生態農林生態生長有限公司的‘云田彩桂’年產量已達200萬株,仍然供不應求,公司只能有意識的控制銷售。今年春季,江西翰林實業有限公司的柳葉金桂1年生至3年生小苗賣了上百萬株,地徑10厘米的小苗比普通桂花價格高一倍。小葉桂花、速生金桂、‘狀元紅’等銷售情況都很好。朱廷樸表示,桂花家族需要更多新品種,市場也要更豐富多彩。
那么,是否可以以為普通品種桂花就無路可走了呢?實在否則。在我國南方,桂花始終是不能更換的品種,下午是選對偏向。尹健表示,各個產區以及不同苗圃之間應該爭取實現不同化競爭。四川溫江的高分支點獨干桂花、河南潢川的叢生桂花等,都是具備特色才體現出競爭優勢。溫江桂花雖然價格和銷量也有所下降,但其他產區仍在低谷中掙扎時,今年春季當地桂花價格已有10%的回升,銷量也逐步增進,證實晰高品質產品即便在產業低谷時仍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對于市場的短期展望,不少人以為前景尚不晴朗,低潮可能持續三四年,因此要審慎面臨。但是,桂花產業的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只是要理性生長,通過調整品種結構,提高精品意識,讓這朵好花香飄長遠。項志仁表示,任何產品的市場走向都受供求關系調治,而供求關系的絕對平衡是不現實的,從業者只有做好長遠設計才能不受傷,投身桂花產業,是投資,不是投契。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m.nt-geron.com/news/7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