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皂角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樹木,無論是公園建設照樣小區園林建設,我們經常會看到皂角,但是對于皂角的熟悉,許多人照樣十分生疏,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皂角。
什么是皂角?
皂莢(學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又名皂莢樹、皂角等,屬薔薇目,豆科落葉喬木或小喬木,葉為一回羽狀復葉,長10~18(26)cm;小葉柄長1~2(5)mm,被短柔毛。花雜性,黃白色,種子多顆,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1~13mm,寬8~9mm,花期3~5月;果期5~12月。
皂莢果是醫藥食物、保健品、化妝品及洗滌用品的自然質料。此外,皂莢種子可消積化食開胃,并含有瓜爾豆膠;皂莢刺(皂針)內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長達16厘米,葉為一回羽狀復葉,長10-18(26)厘米;小葉(2)3-9對,紙質,卵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2-8.5(12.5)厘米,寬1-4(6)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頂端圓鈍,具小尖頭,基部圓形或楔形,有時稍歪斜,邊緣具細鋸齒,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脈上稍被柔毛;網脈顯著,在兩面凸起;小葉柄長1-2(5)毫米,被短柔毛。
花雜性,黃白色,組成總狀花序;花序腋生或頂生,長5-14厘米,被短柔毛;雄花:直徑9-10毫米;花梗長2-8(10)毫米;花托長2.5-3毫米,深棕色,外面被柔毛;萼片4,三角狀披針形,長3毫米,兩面被柔毛;花瓣4,長圓形,長4-5毫米,被微柔毛;雄蕊8(6);退化雌蕊長2.5毫米;兩性花:直徑10-12毫米;花梗長2-5毫米;萼、花瓣與雄花的相似,惟萼片長4-5毫米,花瓣長5-6毫米;雄蕊8;子房縫線上及基部被毛(偶有少數湖北標本子房全體被毛),柱頭淺2裂;胚珠多數。
莢果帶狀,長12-37厘米,寬2-4厘米,勁直或扭曲,果肉稍厚,兩面臌起,或有的莢果短小,多少呈柱形,長5-13厘米,寬1-1.5厘米,彎曲作新月形,通常稱豬牙皂,內無種子;果頸長1-3.5厘米;果瓣革質,褐棕色或紅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種子多顆,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1-13毫米,寬8-9毫米,棕色,灼爍。花期3-5月;果期5-12月。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10月采下果實,取出種子,隨即播種;若春播,需將種子在水里泡脹后,再行播種。育苗時,開1.3m寬的高畦,撒施一層腐熟堆肥作為基肥,然后按行距33cm,開深約6~10cm的橫溝,把種子每隔4~6cm播粒,播后施人畜糞水,并蓋草木灰,較后蓋土與畦面齊平。如遇天旱,要經常澆水。苗出齊后,要淺薅,并施人畜糞水,以后再中除、追肥1~2次。第2年再行1~2次中除、追肥等管理,到秋后即可移栽。移栽可按株距7~10m開穴,栽前把幼苗挖起,稍加修剪,每穴栽苗1株,蓋土壓實,較后再覆松土,使稍高于地面,澆水定根。
生態價值
皂莢樹為生態經濟型樹種,耐旱節水,根系發達,可用做防護林和水土保持林。皂莢樹耐熱、耐寒抗污染,可用于城鄉景觀林、道路綠化。皂莢樹具有固氮、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等綜合價值,是退耕還林的首選樹種。用皂莢營造草原防護林能有用防止牧畜損壞,是林牧結合的優選樹種。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m.nt-geron.com/info/8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