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隨著我國六大林業重點工程的全面實施,一些地方在大量使用優良的鄉土樹種的基礎上,試驗引進了部門外來優勢樹種,生態建設取得了預想的效果。但也有個體地方沒有熟悉到鄉土樹種的良好性,以為外地的苗木比內陸精彩,引進栽植后卻發現苗木成活率不高,生長不良,難以成林、成材,且易發生病蟲害,不只影響了工程建設的歷程和效果,同時也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鄉土樹種由于具有壯大生命力,適應性強,對自然災難(極致嚴寒)抗逆性強,用量大,價值也正在逐漸的展現出來。
自從2021年冬季,苗木行業從高峰轉為低谷,一直處于低谷爬坡。不外從2021年春季到現在的行情看好,苗木價格正從低谷緩慢爬升。好比說國槐、欒樹、櫻花、紫薇等鄉土樹種價格升溫,且行情頗好。最近某市場一份觀測:
10公分欒樹從二月份的100元,三月份的120元,四月份上中旬的130元到現在的160元甚至180元(苗圃凈樹價格);大規格苗木好比15的白蠟價格由1300元攀升到1600元;15的早櫻由1200元恢復到1400-1500元;辛夷(望春玉蘭)15公分價格也由1300元上漲到1500元;尤其是櫻花,國槐,欒樹,白蠟,紫薇等鄉土樹種漲幅加速。
作為北方地區重要的行道樹樹種,國槐具有深厚的文化秘聞和歷史積淀,加之其耐寒、耐旱,耐粗放管理,干直冠圓,故而一直是園林綠化的首選樹種之一。近幾年來,盡管苗市處于低谷期,國槐小苗價格走低,但工程苗行情總體不錯,沒有很大的顛簸。價格雖然有些回落,但那是理性的回歸。
那國槐將來生長前景如何呢?
首先 小苗存圃產能過剩,工程苗難求,小苗價格上漲存隱患
縱然是苗市低谷期,作為鄉土樹種的國槐不像其他樹種價格一低就沒人種了,而是種的人更多了。河北、山東等國槐主苗區擴植較多,導致現在小規格國槐存圃量產能過剩,但近兩年在“生態建設”政策的影響下,鄉土樹種得到普遍應用,國槐作為其中一員,自然受益,縱然小苗產能過剩,其價格依然升溫,工程苗更是難求。
根據近一年苗木通大數據分解,國槐各規格均價都有所上漲,苗圃存圃量較大。在這樣的生長情況下,各地苗圃舉行國槐小苗收購定植,想培育成工程苗出售。兜兜轉轉,小苗照樣沒有流轉至工程項目上。這一部門苗子在幾年后長到胸徑10厘米以上時,隱患是很大的,或將引起新一輪的降價潮。
要想苗木賣的好,除卻精品大規格苗子,去庫存很重要。如果產能過剩的小苗都用來培育大苗子的話,將來勢必會造成集中上市,供大于求的事態,價格不會太好。
其次 為國槐“整容”是為長久之計
在小苗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國槐的觀賞性或許能贏得青睞。第一,對于一些長勢堅挺徑直的苗子,舉行定植,將其培育成大規格苗子,定植中把握好定植距離,讓其樹冠長勢優美豐滿,成為精品苗。第二,對于二級苗,可采取“整容”的方式來改變其觀賞性,現現在金枝國槐、金葉國槐、龍爪槐、叢生國槐等供不應求且價格看好,實現了其異質化競爭。第三,對于垃圾苗,應絕不猶豫地舉行砍伐,當斷不停反受其亂。較后,對于能出圃的工程苗,不能貪大惜售,應實時脫手銷售。
9月在天津舉行的全運會對當地園林綠化市場影響很大。在這次大型補植工作中,以前動輒幾千元、幾萬元一株的造型樹、寶貴樹沒有了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使用鄉土樹種,包羅國槐、白蠟、西府海棠、紫葉李、金葉榆、刺槐等。以金葉榆為例,用量至少提升10%,一脫手就是十幾萬株的量級。而且,鄉土樹種價格隨著項目拉動也水漲船高。
以往,國內苗木行業過于關注少數幾個種類,如速生、彩葉等,對于椴樹、黃連木、紅果冬青、文冠果、苦楝、元寶楓、烏桕、楓香等有潛力的鄉土樹種關注不夠,也很少有人再從這些種類中選育良種,使用的照樣老樹種。
但將來的綠化趨勢是多樣性、群落性和生態性,因此,成果性樹種將會受到重視。例如抗旱、節水、少病蟲害、抗污染的具有環保內在的鄉土植物。
隨著我國城鄉綠化建設對鄉土樹種運用的逐漸重視,以及鄉土樹種自身綠化價值和經濟、生態效益,我國鄉土苗木尚有較大的生長空間。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m.nt-geron.com/info/18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