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蜀葵(alcea tosea)又名大蜀葵、一丈紅、熟季花、棋盤花、大麥秫、端午錦,為錦葵科蜀葵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中國及亞洲各地,因在四川發現較早,故名蜀葵。蜀葵花色豐富、花朵碩大,花期長花色豐富,在園林中廣為應用,現將其栽植管理技術介紹如下,僅供參考。
一、形態特征和重要花型
蜀葵莖直立挺秀,株高1.5—2.5m,莖和葉生有柔毛,葉互生,葉片較大,葉片粗拙呈皺縮狀,心形,具長葉柄,葉緣5-7淺裂。花單生于葉腋,或著生于枝條頂部,總狀花絮,莖7—12cm,小苞片6—9枚,闊披針形,基部團結,附著于萼筒外,萼片5枝,卵狀針形?;ㄆ?—9月。果為蒴果,盤狀,種子腎形,具翅,秋季成熟,成熟時玄色。
蜀葵的重要花型有三種:一是單瓣型,植株高不跨越2 m,花單瓣;二是重瓣型,花瓣多枚,列成多層;三是堆盤型,外部有一輪大花瓣,中心聚集許多小花瓣。
二、栽植環境的選擇
蜀葵喜光不耐陰,應栽植于光照足夠處,不宜栽植于大樹下,樓房陰面和北墻根下等背陰處;蜀葵喜濕潤環境,也較耐干旱,在土壤濕潤處栽植生長較為興旺;蜀葵喜肥,耐瘠薄,對土壤的肥力要求不嚴,但以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長較好;蜀葵對土質要求不嚴,在壤土、輕粘土和素沙土中均能正常生長,但以在沙壤土中生長較好;蜀葵有一定的耐鹽堿力,在含鹽量0.6%,ph8.9的鹽堿土中能生長正常,未見不良反映。
三、水肥管理
蜀葵喜濕潤環境,每年從早春三月起開始給其灌水,第一水宜在3月初澆灌,澆足澆透,這次水可實時供應植株萌動所需的水分,在今后可每20天澆一次水,直至6月中下旬。進入雨季后,可視天氣情況來澆水,如雨水較為豐沛且分布較均勻則不必另外澆水,如果降水較少,天氣干旱的話則應適當澆水,總的原則是以土壤保持濕潤而不積水為宜,秋末應澆足澆透防凍水。
蜀葵喜肥,足夠的肥料是植株生長興旺,抗病力強,花大花多,花色艷麗的重要保證。據筆者經驗,給蜀葵施肥,可按以下方式舉行:即早春萌芽前施用一些芝麻醬渣,這次肥重要是給植株提供長枝長葉的養分;由于蜀葵花期長,開花量多,以是在進入6月其開花期后,應每月追施一次磷酸二氫鉀,這樣做可使植株花大色艷,開花量增多,并有延伸花期,防止植株倒狀的作用;第三次肥在秋末施用,可施用腐爛發酵的牛馬糞,這次肥尚有利于植株平安越冬的作用。另需一提的是,對于新分載的植株,如昔時長勢不佳,可于5月初對植株噴施一次0.5%尿素溶液,可有用提高植株的長勢。
四、修剪方式
蜀葵雖然是草本植物,但由于其植株較高,且花期長,故對其舉行適當的修剪也是非常需要的,可有用提高觀賞效果。對蜀葵修剪可分為疏剪和短截。疏剪在早春其萌芽后舉行,植株高25cm左右舉行,根據植株萌芽量的多少結合觀賞要求,將萌發過多的枝莖舉行疏除,以使整個植株處于透風透光,枝莖分布均勻的狀態。短截一般在春季花莖抽生后舉行,此法不僅可促使枝莖分枝,還可使其矮化。
五、繁殖方式
蜀葵的繁殖可采取播種法、分株法、扦插法。
1.播種法 蜀葵播種繁殖可秋播也可春播。秋播繁殖一般在8月中下旬舉行,種子成熟度宜高。苗床應選擇陽光足夠處,且排水良好,播種后覆土0.5cm,用腳輕踩后立刻用浸灌法澆一次透水,10天左右可出苗,幼苗出3-4枚真葉后,可舉行移植,移植后株行距為10*10cm,移植起苗前需將幼苗的直根剪去一部門,以促進多生側根。入冬前于植株上滿鋪一層牛馬糞,以使其平安越冬,來年春天可舉行移栽定植,昔時開花。播種也可直接播種在栽植地點,只需間拔弱苗,不需移植。
2.分株繁殖:分株法成株快,開花早,在園林中應用較多。分株在秋末及早春萌發前均可。將蜀葵叢生根挖起,用利刀切開,每叢帶3—5個芽,栽植于施有圈肥的栽植穴中,回填土后立刻澆水。
3.扦插繁殖法:扦插在9月上旬舉行,選擇植株基部8—10的長芽,割取下來插于半陰處養管,經三周可生根,昔時可定植于露地。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m.nt-geron.com/info/17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