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非洲菊學名為Gerberajamesonii,是菊科扶郎花屬植物,原產南非,多年生常綠草本,具蓮座葉叢。頭狀花序,花色很富厚,花非洲菊的種植要點境條件適宜,可終年開花,有盆栽及切花品系。
喜冬季溫和、夏季風涼的氣候條件。要求排水精采、富含腐殖質、土質肥沃、pH值為6-6.5的泥土。
在切花栽培中,繁殖一般回收組培法。
二、栽培泥土
1.泥土布局
非洲菊對泥土要求不算嚴格,為了擔保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以疏松透氣、富含腐殖質的沙性壤土較為抱負,泥土要有必然的透氣性,對付砂性過高的泥土,可插手黑泥炭以增加蓄肥、蓄水本領,對付過于黏結的泥土,則應插手珍珠巖、植物秸桿、谷殼等,以增加疏松度。
2.泥土酸堿度
非洲菊適宜pH值為6.0-6.5。較高的pH植會使泥土缺乏錳或鐵,較低的pH值會造成泥土布局惡化。泥土酸性過大,可施石灰粉舉辦調理,堿性過大,可施醋渣舉辦調理。
3.地下水位
種植非洲菊的地皮必需排水精采,有一個不變的地下水位。水位太高會造成爛根、萎蔫、早亡等,因此,在非洲菊栽培所在四周,應開有70-100厘米深的排水溝,以擔保排水通暢,制止在過于低洼的處所種植非洲菊。
4.泥土消毒
第一年種植非洲菊的泥土,可以不用毒,但前作種植的長短洲菊的則要消毒,因為危害非洲菊的多種霉菌病害的病原體會在泥土中存活。消毒要領有蒸氣消毒、溴甲烷氣體消毒、甲醛消毒等。今朝,我國較推廣的為甲醛消毒法。詳細做法是用稀釋30倍的家產甲醛(約1%的濃度)舉辦地面澆潑,利用量為10-15千克/平方米,澆藥后蓋上塑料薄膜舉辦悶熏,兩周后方可揭膜,揭膜后,讓甲醛氣體充分散開,同時淋水沖洗。淋洗分屢次舉辦,總淋水量不小于100升/平方米,再過兩周后方可舉辦種苗定植。
5.平整地皮
消過毒后,須平整地皮,對付淋洗過的泥土,不宜太早開始平整地皮。種植非洲菊的地皮需深翻30厘米以上,每畝施腐熟廄肥2-3噸,經一段時間風化后,起溝作畦,畦一般南北走向,高30厘米,寬60-80厘米,溝寬70-80厘米。若有條件,可以建栽培槽,可以防備泥土鹽漬化及太高的地下水位。栽培槽一般寬60-80厘米,高40-60厘米。
6.泥土加溫
對付非洲菊的生長來說,泥土加溫無關緊要,但加溫則可得到更好的結果:(1)種植后植株易扎根,隨后快速生長;(2)冬季高產;(3)受泥土中霉菌性病害的影響小;(4)可使花徑和莖干長度增加。
泥土加溫方法為,在地下20厘米處埋地熱線或鋪設蒸氣管道,管道間的間隔為70-80厘米,埋入土中50厘米深,為了防備根系受傷,管道中的水溫要節制在40℃閣下,但此系統的投資較大。
三、定植
1.定植時間
非洲菊為全年開花植物,全年均可種植,但從出產及銷售的角度考慮,以爭取在10月份到達第一個盛花期為宜,在20℃以上的溫度條件下,非洲菊定植后約5-6個月可采花,因此,4-5月份為較抱負的定植期,稍微提前亦可。
2.定植密度
定植的密度對非洲菊的切花產量和質量影響較大,按照不同的品種、不同的種植年限,應有不同的種植密度,凡是每床種植兩行,交織種植。一年生茬口,單株葉片數少,密度可適當高些,每平方米可種植8-9株;兩、三年生茬口,單株蓬徑大,葉片多,每平方米可種植5-6株,行間距25-30厘米,株距30厘米閣下。
3.種植要領
帶根非洲菊幼苗運到后該當即栽入溫室,尤其是在移栽前,要制止將幼苗置于高溫或有風的情況中。定植時留意淺栽,每株幼苗的栽植深度要保持平等,植株的心葉應與土面相平或稍微跨越土面,若栽得太深,易產生霉菌性病害,栽得太淺,收獲時很容易將植株拔松。若晝溫高出30℃,則要在清晨或傍晚舉辦移栽。盡大概淘汰對根系及葉片的損傷。
四、定植后打點
1.小苗期打點
小苗定植后須經心打點,由于小苗自己較量懦弱,移栽時根系及莖、葉易受到損傷,需要一個精采的情況使其規復生長。因此,定植后的當天要澆一次透水,一方面可提高泥土的含水量,利于接收水分;另一方面,可促使根系與土粒的打仗。隨后,要留意保持適宜的溫度及濕度。緩苗期可用噴頭舉辦噴灌,將整個栽培床澆濕以增加植株周圍的濕度,改善植株周圍的微氣候。初春時節,遲早要適當保溫,溫度高出25℃時,應實時通風降溫,好天需適當遮蔭,定植后應每天查抄,實時剔除帶病植株,實時補上結實小苗。同時留意撥開埋住小苗頸部的土。小苗期的水分打點不宜太濕或太干。小苗成活后,可施少量的低濃度營養液,以促使其生根長葉。
2.成苗期打點
若溫度適宜,定植后一個月閣下,非洲菊可進入旺盛生長久。此時期的打點,應按照氣候條件來定。若合法春、秋生長適期,應大肥洪流促進生長。若已進入夏季高溫期或冬季低溫期,則以保根促壯為主,適當節制澆水,節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實時摘除老葉,夏季光照過強時需適當遮蔭。
3.花期打點
植株進入花期后,一方面花莖伸長、花朵開放需要有大量的養分,另一方面葉片過于富強需要適當節制生長。花期打點的優劣,對花的產量和質量影響極大。花初期由于養分積聚少,花朵細而弱,此時不宜留花,為保持植株養分的均衡,擔保有足夠的營養生長,應實時摘除花蕾,同時去除黃、花葉及病葉,以淘汰養分耗損。一般每株留25枚葉片,實時調解花期氮、磷、鉀的比例,過多的花莖和花蕾也應留意實時摘除,摘時應去劣留優,保存的花蕾在發育程度上要有梯度,以便能依次開花,平衡上市。夏季花期,要留意遮陽及通風降溫,冬季花期,則要留意保溫及加溫,尤其是防備晝夜溫差太大,以淘汰畸形花的發生。澆水、施肥時不要從葉叢中心澆水,不然易引起病害的產生。
五、澆灌
在生長初期,可利用噴灌,當葉片包圍至地面后即遏制噴灌,改用皮管從葉面下澆水或利用滴灌,滴灌可在移栽兩周后利用,每株灌水量為0.075-0.1升,最虧得早晨舉辦澆水,以使植株葉片有足夠的時間在傍晚光降前干透。
六、肥料
發育正常的非洲菊單株,其干物質積聚和營養元素總耗損量不亞于玫瑰,甚至還高出康乃馨。肥料供應應按照植株生長的不同階段,不絕舉辦調解。小苗階段,不需要太多的營養物質,要施用易于接收的可溶性液肥。跟著植株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尤其是氮肥就越來越多。春夏季候對付成苗來說應增加肥料的用量和施肥的次數。進入晚秋和冬季,用肥量應淘汰,但鉀肥比例應增加,以促進植株生長結實。
七、采收
當非洲菊的花瓣已充分展開,花盤上最外面二、三圈管狀花已經開放,則符號此花可以采收,有些重瓣型的要比及花朵更成熟一些時再采收。過早采收,花瓣難以展開,過晚則保鮮期明明縮短。
采摘時應用手抓住花莖,向外偏向拉掰,使花莖從根頸處斷離,不要用刀切或剪。采收后該當即將花莖浸入保鮮液中,并放在風涼的處所。
八、病蟲害防治
1.病害
(1)灰霉病
氛圍濕度較高時(冬春兩季或由于種植過密時),最易產生此類病害,其癥狀為花朵上呈現黑點(灰色斑塊),花朵中心腐朽,出現出灰棕色的塵土狀真菌軟毛。防治要領:從植株冠叢以下澆水;在花朵以下澆水;為防備水蒸氣在花朵上凝聚,溫室中的溫度要逐漸升高,不要溘然增加;將密植的、生長過密的葉片疏除;化學藥劑防治。
(2)立枯病
又稱根莖腐病。是對非洲菊危害最大的病害,病原體為鐮刀菌,常通過根莖部、葉柄斷口處侵入。癥狀:葉子先發黃,后變紅褐至灰褐色,然后逐片枯死,根莖部變玄色腐朽狀,偶然可見粉赤色分生孢子,本病一旦產生,常造成植株滅亡。
防治要領:做好泥土消毒;定植時盡管淺栽,使根莖高于土表1.0-1.5厘米或局部利用珍珠巖等無菌基質;對幼小植株按期噴施藥劑;留意節制泥土濕度,出格是氣溫低于15℃時,泥土不能過濕;實時銷毀病株。
2.蟲害
(1)蚜蟲
蚜蟲會使葉片變形。常產生在幼苗期及初花期,它們會排泄出某種物質,成為某些真菌生長發育的寄主,危害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枯萎滅亡。
(2)白粉虱
種植后很快會呈現白粉虱,尤其在夏季,會通過通風設備進入溫室。白粉虱的生命周期只有幾天,尤其是在天氣和煦時,因此,每2-4 天就要舉辦滅殺。
(3)潛葉蠅
葉片上呈現潛葉蠅危害造成的白色黑點或葉片上呈現幼蟲危害造成的白色孔道。潛葉蠅的完整生命周期(從卵到成蟲)約莫需要24天,防范時應每7天噴施一次藥劑,治療時則每7天噴施兩次藥劑。也可用粘蟲紙舉辦防除。
(4)紅蜘蛛
在較量干燥的季候,最易產生。幼蟲喜食幼葉和幼嫩花蕾,成蟲喜食老葉,并于葉不和產卵。受危害的植株表示為葉片收縮、硬化,葉面失去光芒,葉背黃褐色,花瓣畸形,并有很多小白斑。
(5)薊馬
這種害蟲會在舌狀花上造成白色斑塊或小條斑,花頭也大概變形,葉片上也可以看到銀灰色的黑點。可用敵敵畏熏蒸防治。
九、其他
如果地栽,平時澆水會將土壤沖走,使得根頸不絕暴露,因此,須留意按期理溝,上土護根,牢靠植株。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m.nt-geron.com/info/16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