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日本晚櫻常見的病害重要有根瘤病,炭疽病和葉穿孔病這三種,危害植株的正常生長。那么針對不同的病害該如何舉辦防治呢?
根瘤病
該病害的產生部位在地面或接近地面的根頸部,可能也大概產生在砧木同接穗團結處,造成植株矮小,生長不良。癥狀表示為發病時,植株根部發生形態各異的瘤狀物,多出現褐色,表皮粗拙并常伴有龜裂狀。防治要領如下:
掘出發病的日本晚櫻植株,并沖清潔根上的土壤,然后把根浸泡在1%的硫酸銅溶液中約5-8分鐘,之后取出沖洗。之后取出沖洗,若有瘤狀物,需舉辦切除而且在傷口處涂抹0.1%升汞溶液,最后可從頭栽植。
炭疽病
在發病初期,幼嫩葉上呈現圓形的病斑,而當這些病斑愈合后就會形成穿孔,六月今后葉片變硬,同時葉面上發生犯科則狀的粗拙病斑,顏色為褐色。發病嚴重的環境下,會造成大量的落葉,并伴有枯芽。防治要領如下:
一般每隔7-10天閣下可瓜代噴施一次50%多菌靈可濕性顆粒500倍液,或是70%代森錳鋅可濕性顆粒1000倍液等舉辦防治,需要連噴3,4次。必需留意的是,發病期間不能對葉片舉辦噴霧。
葉穿孔病
發病時,最初有灰褐色圓形小點著生在葉部上,后逐漸擴大成直徑約3厘米的圓形斑,病斑的詳細特征為其界線清晰,病斑外部呈紫褐色,而病斑內部則為白褐色,并帶有輪紋,待病斑脫落伍則有犯科則的穿孔形成。防治要領如下:
發病后可每隔10天用50%加瑞農1000倍液噴施舉辦防治,連噴3-4次。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m.nt-geron.com/info/14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