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桂花蟲害的重要種類有刺蛾類、螨類、蚧殼蟲類、粉虱類、霜天蛾、袋蛾類、蠟蟬類、短額負蝗等,個中尤以螨類、蚧殼蟲類、粉虱類危害最為嚴重且普遍。
1、朱砂葉螨
危害桂花的螨類重要是柑橘全爪螨和朱砂葉螨,全省各地近幾年產生均很是嚴重。
朱砂葉螨的成螨體長0.5-0.6毫米,雌螨卵圓形,朱紅到銹赤色,或深褐到黑褐色;雄螨略呈菱形,淡黃色,略小,體長0.3-0.4毫米。卵,圓形,淡紅到粉赤色。幼螨,初孵時近圓形,半透明,取食后體呈暗綠色。若螨,體呈橢圓形,體色較深。一年可產生10-15代,南邊以成螨、若螨和卵在寄主植物及雜草上越冬;翌春均勻氣溫到達7℃以上時開始勾當取食、繁殖危害,成螨、幼螨、若螨均喜聚集于葉背取食,卵多產于葉背葉脈兩側或麋集的細絲網下,每一雌螨一生可產卵達50-500粒。高溫干旱季候最有利于其大產生,造成整株或一片桂花林葉片灰黃,嚴重影響到桂花的生長、開花和陳列撫玩。該蟲產生的最適溫度為25℃-30℃、最佳氛圍相對濕度為35%-55%,大風暴雨可沖刷蟲體,低落蟲口密度。
防治要領:掩護自然天敵,如小黑瓢蟲、小花蝽、塔六點薊馬、中華草蛉、大草蛉等;冬季排除樹下雜草并燒毀,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殺滅越冬的成螨、若螨和卵;產生初期,用25%的倍樂霸(重要身分為三唑錫)1500倍液噴殺;或用1%的齊螨素乳油(重要身分為阿維菌素)2000倍液噴殺;另外,還可用噻螨酮、甲氰菊脂、螨即死等農藥噴殺。
2、吹綿蚧
危害桂花的蚧殼蟲,有紅圓蚧、藤圓盾蚧、紅蠟蚧、褐軟蠟蚧、吹棉蚧、糠片盾蚧、考氏白盾蚧、蛇眼蚧、矢尖盾蚧、日本長白蚧、橘綿蚧、橢圓盾蚧、斑點盾蚧、側幾細蠣盾蚧、椰圓盾蚧等。個中尤以吹棉蚧、糠片盾蚧、日本長白蚧、橘綿蚧危害相當普遍。
吹綿蚧,成蟲體長5-7毫米,雌蟲橢圓形,橘赤色,腹面平,背隆起,產卵前在腹部后方排泄白色卵囊,其上有14-16條縱紋;雄蟲全腹瘦小,長約3毫米,胸部玄色,腹部橘赤色,前翅狹長、玄色,后翅退化為鉤狀。卵,橢圓形,長0.7毫米,橘赤色,麋集于雌蟲的卵囊內。若蟲,橢圓形,橘赤色,不和包圍淡黃蠟粉。蛹,體長3.5毫米,橘赤色,體上散生淡黃褐色細毛,被有白蠟質薄粉。繭,長橢圓形,白色,由疏松蠟絲構成,外敷白色蠟粉。該蟲一年產生2-3代,有世代重疊現象;雌成蟲大都聚集牢靠于一處,腹末排泄白色蠟質卵囊,邊排泄蠟質邊產卵,產卵期達30多天,每雌蟲可產卵數百至2000粒;雄蟲少,多營孤雌生殖;幼蟲孵化后分手勾當,后從嫩梢、葉背轉遷到枝干上群居危害,吸取樹體汁液,并分泌出蜜露,誘發煤污病。由于蟲病交錯危害,常導致桂花植株葉片發黃、枝梢枯萎。
防治要領:泛泛罕用農藥,掩護晴天敵;發明少量蟲體,實時將其抹去擠壓死;冬季噴灑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殺死越冬害蟲;卵孵化盛期,用15%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殺,或用40%的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殺,或用40%的速撲殺乳油3000倍液噴殺。
3、茶袋蛾
袋蛾類,又稱"吊死鬼"。危害桂花的袋蛾類害蟲有茶袋蛾、大袋蛾、小袋蛾等。它們的配合點是蟲體藏匿于袋囊中,以幼蟲和雌成蟲啃食葉片及嫩枝,嚴重時可將全株葉片吃光,高溫干旱一連時間長,危害更為嚴重。
茶袋蛾,成蟲牝牡異體,雌成蟲無翅,體長12-16毫米,蛆形,肥胖,頭小,生一對刺突;雄蟲,體長11-15毫米,翅展22-30毫米,體和翅均為深褐色,前翅近翅尖處和外緣近中心處各有一個透明長方形斑;卵,橢圓形,乳黃白色,長約0.8毫米;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0-26毫米,各胸節亞背線及中后胸氣門上線有褐色縱帶,帶間玉白色;蛹,雌的錘形,深褐色,頭小,胸部彎曲,體長14-18毫米,雄的褐色,體長11-13毫米,腹部彎曲呈鉤狀,臀棘各一對;護囊,橄欖形,黑褐色,絲質,囊長可達25-30毫米,囊外貼以枝皮碎片和截斷的小枝梗,平行縱裂整齊。該蟲一年產生2-3代,以老熟幼蟲越冬;成蟲羽化常在下午,次晚交配;雌蟲羽化后仍逗留在囊內,雄蟲羽化后飛近雌蟲囊袋舉辦交尾;卵產于囊內,每雌蟲產卵500粒閣下;幼蟲孵化后,從護囊分泌孔爬行至枝葉上,吐絲下垂,隨風擴散到附近寄主上取食,將葉片、小枝,以絲綴連制成護囊;幼蟲爬行取食時,頭、胸露于囊外,護囊掛在腹部;取食時間多在清晨、傍晚或陰天,好天中午很少取食;初期取食葉肉,剩下表皮為透明黑點,跟著蟲齡的增加吃葉成孔口、缺刻,蟲多時可將全株葉片吃光并嚼食樹皮、花果。
防治要領:人工摘去護囊,沒落幼蟲;掩護晴天敵;用黑光燈、頻振燈誘殺成蟲;用20億/克棉齡蟲核多角體病毒懸浮劑1000倍液在產卵高峰期噴灑;在二齡幼蟲盛期,用90%的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40%的樂果乳油1000倍液、1.2%煙參堿1000倍液、滅幼脲3號1000-2000倍液,舉辦噴灑防治。
3、霜天蛾
成蟲體長45-50毫米,體翅暗灰色,稠濁霜狀白粉;翅展90-130毫米,胸部背板有棕褐色的似半圓形條紋,前翅中部有兩條棕褐色波狀橫線,中室下方有兩條玄色縱紋,翅頂有一條玄色曲線;后翅棕褐色,前后翅外緣均由利害相間的小方塊斑連成。卵,球形,初產時綠色,后變黃色。幼蟲,綠色,體長75-96毫米,頭部淡綠,胸部綠色,背有橫分列的顆粒8-9排;腹部黃綠色,體側有白色斜帶7條;尾角褐綠,上有紫褐色顆粒,長12-13毫米;氣門褐色,胸足黃褐色,腹足綠色。蛹,紅褐色,體長50-60毫米。該蟲在長江流域一年產生3代,以蛹在土中過冬,越冬代蛾期為4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第一代7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第二代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成蟲白日棲息在樹叢、枝葉、雜草、作物、房舍的暗處埋沒,薄暮時飛出勾當,交尾、產卵均在夜晚,其翱翔本領強,具有較強的趨光性;成蟲多產卵于葉背,初孵幼蟲取食葉表層,稍大啃食葉片成缺刻、孔洞,甚至將葉片全部吃光,老熟幼蟲入土化蛹。
防治要領:冬季翻土,殺死越冬蟲蛹;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少量桂花單株上呈現霜天蛾幼蟲,可將其人工捕殺;于3齡幼蟲前,用90%的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用40%的樂果乳油1000倍液、用100億/克青蟲菌孢子粉500倍液,舉辦噴灑。
4、麗綠刺蛾
刺蛾類,即"洋辣子"。危害桂花的刺蛾類有黃刺蛾、麗綠刺蛾、桑褐刺蛾、扁刺蛾、黃緣綠刺蛾等。它們的幼蟲有時可將桂花等植株的葉片吃光,使受害枝條枯萎,阻礙桂花生長,低落花木的撫玩和經濟代價。
麗綠刺蛾成蟲,體長16-18毫米,翠綠色,翅基有四邊形暗褐斑一個,后翅淺褐色。卵,橢圓形,0.9-1毫米,黃綠色。幼蟲,老熟時體長約24毫米,體翠綠色,頭部紅褐色,背中心有藍紫色和暗綠色線帶3條,背有藍色斑塊及刺枝,第一腹節不和著生橘赤色枝刺一對,腹末有玄色絨球狀毛叢。蛹,卵圓形,長14-17毫米,黃褐色;繭,黑褐色,扁平,上覆白色絲狀物,橢圓形,長14-17毫米。該蟲在長江流域一年產生2-3代,以老熟幼蟲在枝干上結繭越冬;翌年4月至5月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為第一、第二代成蟲羽化、產卵期。成蟲有強趨光性,羽化當晚即可交尾,越日開始產卵,單雌可產卵600-900粒。卵數粒至百余粒,多為30-40粒,會合產于嫩葉不和,呈魚鱗狀分列。初孵幼蟲僅取食葉肉及下表皮,留上表皮,3齡今后咬穿表皮,5齡后取食全葉。幼蟲共7齡,喜聚集,5齡后逐漸分手。老熟幼蟲于樹皮縫、樹干基部等處結繭,第一代有些結繭于葉背。
防治要領:實時查抄桂花植株呈白色至半透明狀的受害葉片,對具有大量幼蟲的葉片,要實時戴手套摘去殺滅,以防被其毒毛刺傷;人工刮去枝干上的越冬繭,可淘汰越冬基數,防備來年嚴重產生;用黑光燈誘殺已羽化的成蟲,淘汰下一代幼蟲數量;幼蟲期用蘇云金桿菌、青蟲菌等生物農藥防治;幼蟲產生期,用90%的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0.3%的印楝素乳油600倍液、1.25%的煙參堿1000倍液、1.2%的除蟲脲8000倍液,噴殺幼蟲。
6、粉 虱
危害桂花的粉虱類害蟲重要有白粉虱、橘黃粉虱、橘刺粉虱、橘綠粉虱、桂花粉虱(合肥、滁洲、蕪湖市)等。它們重要以成蟲和幼蟲的口器,在葉背刺入葉肉吸食汁液,使桂花葉片卷曲,褪綠發黃,甚至干涸;它分泌出的大量蜜露會嚴重污染桂花的枝葉,并能激發煤污病,導致桂花生長不良,從而影響到植株的正常開花和陳列撫玩。
防治要領:掩護晴天敵,如刺粉虱異足細蜂、長腹撲虱小蜂、刺粉虱黑蜂、黃色跳小蜂、草蛉、瓢蟲、小蜂、捕食螨等;白粉虱可用黃色粘蟲板誘殺成蟲;粉虱的抗藥性較強,在選用農藥舉辦防治時,要留意僵持瓜代利用和混用的原則,如可用10%的撲虱靈乳油1000倍液、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40%的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25%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20%的殺滅菊脂2000倍液等瓜代利用
7、吉丁蟲
危害狀:幼蟲在枝干皮層內蛀食,流出油點狀褐色膠質,危害嚴重時,樹皮爆裂,主枝或整株枯死,成蟲咬食嫩葉成缺刻,嚴重時大量落葉。
防治:在幼蟲孵化盛期(一般5月份)刮除樹皮,涂以80%敵敵畏乳劑20倍液;成蟲產生期(約6月份)用90%敵百蟲1000倍液舉辦樹冠噴藥2至3次。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m.nt-geron.com/info/14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