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腐爛病:重要危害棕桐屬與假擯榔屬植物,病原菌劃分為Paci1omvces varioti和I)iplodia sp.兩類,且均可在土壤或病株上越冬,翌年從根尖、葉尖、幼葉基部或剝棕傷口侵入,引起植株葉枯、爛心、干腐與枯萎。
葉枯有兩種類型:
一是病菌從葉尖侵入后發病,初期病斑為黃褐色,葉緣外卷,后全葉干枯,延及枝于,造玉成株死亡。
二是病菌從葉柄基部內側侵入后發病,發生黃褐色不規則病斑,葉柄輸導組織被損壞,造成葉調萎干枯。
爛心:重要發生于幼齡植株上,病菌從植株頂端幼葉基部侵入,初期出現黃褐色病斑,后髓部腐爛發臭,整株葉片枯落。干腐系病菌從莖干上因“剝棕”留下的傷口處侵入,剝開皮層可見黑褐色條狀病斑,嚴重時,整株死亡。而枯萎則是病菌從根尖侵入,造成根系腐爛,呈黑褐色,根的表皮脫落,木質部和髓部壞死,枝干枯萎,直到全枝枯死,并在病部出現)些白色菌絲。
防治措施:
①實時清除重病株;治療輕病株。
②適時適度剝棕。過早剝棕,植株易遭凍害;過重剝棕,植株生長不良。兩者均會加重病害的發生。
③早春季節定期噴灑7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代森銨水劑500-1000倍液預防,每隔10天1次,延續3-4次,每次噴藥均要噴濕植物梢部與心部。
④若莖干裸露部門發病,由可用利刃刮除病部,并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倍液涂抹防治。
此外,另有椰子芽腐病(Phytophthora palmivora)、干裂病(Ceratocystis paradoxa)、黑粉病(又名葉瘡痂病,Graphiolaphoenicis)、瀉血病(Ceratostomella poardoxa)、蒲葵花腐病(Fusarium sp.)、箬棕褐斑病(Hendersonia sabaleos)、刺葵銹粉病(Graphiola phoenicis)、棕竹斑枯病(Septoria sp,)、棕櫚白絹病(Sclerotium rolfsi)、細菌性枯萎病(Xanthomonas sp.)等侵染性病害,以及流膠病、煤污病等生理性病害發生,有些病害在局部地區還較為嚴重。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m.nt-geron.com/info/14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