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櫻花細菌性根癌病是較容易發生的根部病害之一,常發生在根頸部,尤其在苗木嫁接口處,有時在側根、支根或枝(蔓)上也會發生。多發生于土壤偏堿地區,危害程度非常大。那么櫻花細菌性根癌病該如何防治?
櫻花細菌性根癌病
發生條件:
通過雨水、澆灌水、遠距離苗木帶菌,人為因素、蟲或根結線蟲等造成傷口傳播;在10℃至34℃范圍內生計,較適濕度22℃,低于18℃或高于30℃不易成瘤;耐酸堿范圍pH值5.7至9.2,在pH6.2至8內可致病;在偏堿粘重的連作地,濕度越高發病越重;在松散的沙質壤土地發病少。
防治措施:
1、加強檢疫
對出圃或外來苗木加強檢疫,甩掉病株,發現可疑苗木,應用1%硫酸銅液浸根5分鐘再放入2%的石灰水中浸1分鐘,也可直接用鏈霉素溶液泡30分鐘栽植觀測。
2、輪作,至少距離3年。盆栽用消毒土。
3、按每平方米30克至50克施呋喃丹3%顆粒劑,翻地15厘米至20厘米后澆透水殺滅根結線蟲以及地老虎等害蟲;
4、移植時盡管阻止造成傷口,嫁接應阻止傷口接觸土壤,嫁接對象可用75%的酒精或1%的甲醛液消毒。
5、酸化土壤可以減輕病害,注重澆灌用水,由于根癌細菌在往隨帶菌的澆灌水而擴敞開去。
6、發現病株,應背腫瘤與其周圍一起切除,傷口可用醫用高度碘酒或用鏈霉素400國際單元消毒后涂凡士林封鎖;病株周圍可一次施入硫磺每平方米50克至100克,并灌注20%土霸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4%多效靈水劑150倍液消毒,以后每半月灌消毒液一次,共三、四次即可,在癌瘤切除20天后灌50%吲荼粉劑100至150ppm液以促進植株根系生長,復壯病株。
其他處理同前,治療在早春或夏天根系進入興旺生長前舉行效果較佳。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m.nt-geron.com/info/140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