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華安縣于2021年開始引進推廣樹模,面積667m2,地點設在華安縣新圩鎮黃棗村溪南坂,畝出苗15~20萬株,創產值3~4萬元。現把這新品種高效生產樹模技術簡介如下:
1 樹模地點選擇
水源澆灌利便,交通便利,海拔400~500m之間,年均勻溫度21℃,相對濕度80%~90%;土壤以紅壤、黃紅壤為主,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
2 育苗前準備:
2.1 深翻
全園深翻20~30cm,并做成畦,畦寬1.4~1.7m,高15~20cm,畦溝寬40~60cm左右,苗床長度可依地形而定,同時分層施入基肥,一般每667m2施腐熟農家肥1000~2000kg、磷肥20~30kg;要沿茶園的主支道及生產道修筑縱橫交織的排灌溝渠,以使茶園到達旱能澆、澇能排的要求。
2.2 鋪土
在苗床外面上鋪一層5~7cm的黃土。黃土應選紅黃壤,先將其表土扒開,挖出心土,并用1cm左右孔徑的篩子過篩。黃土要平鋪于苗床外面,并適當鎮壓,使苗床平整。苗床平整后,即可舉行劃行,在床面上劃出插穗行距的痕跡,以便扦插時按此痕跡整齊等距地扦插。行距約為8cm,株距約為2cm。
2.3 選穗
在春季生長的茶葉中,剪去頂芽,再留置7~15天,選取腋芽豐滿、黃綠帶紫變硬枝條作為母穗。插條較好實時剪穗扦插,如不實時扦插,亦可短期貯存,但要保持新鮮狀態,防止凋萎、發燒和壓碎葉片。遠途運輸插條,要妥善包裝,適時噴水,防止干枯和悶熱,阻止日光照射。
2.4 育苗
扦插前,應檢查苗床表土濕度,以手握能成團,松開即散開為好,如干燥,須行灑水,使表土充分濕潤。扦插時,用母指和食指夾住插穗上端的腋芽和葉柄處,按劃好的行株距痕跡,垂直插入苗床土中,一般將插穗短莖的2/3插入土中,葉芽和葉柄露出土面,株距合造保證葉不重疊,待一行插好后,用食指或中指,沿著插穗行,將插穗周圍的土壤稍事擠壓,使插穗和土壤緊貼,牢靠于苗床。擠壓后的插穗,與床面稍微成傾斜,插穗上的葉片稍翹起,勿使葉片貼土。扦插時,要邊扦插,邊淋水。
2.5 搭蔭棚
當扦插完以后,即可搭蔭棚。我們選用平頂矮棚較簡捷,實用范圍較好,棚高50cm左右。 春季陽光不強烈,遮蔭可希罕一些。通常遮光度60%~70%。當茶苗長至7~10cm時,茶苗枝葉木質化,根系開始健全,可選擇陰天逐步揭除遮蔭網。
3 田間管理
3.1 澆灌
剛插入土中的插穗,上下端均受創傷,入土部門又淺,故保持經常濕潤極為重要。特別是剛插下的40~50天內,尤其要注重。從插后到發新根約3個月時間,要勤淋水,保持土壤持水量為60%~70%,早晨或傍晚灑1次水,過濕不發根或爛根。但是,土壤水分過多,影響土壤通氣性,也晦氣于發根長苗。當插穗發根,并長出枝葉成苗時,澆水次數和澆水量相應削減。此時有條件的苗圃,可行溝灌。溝不要將苗床所有淹沒,浸水時間勿跨越3~4小時。
3.2 施肥
扦插苗開端形成根系后,開始追肥。通常扦插3個月后,開始第1次追肥,每667m2用尿素1.5~2kg加過磷酸鈣10kg,初期肥料濃度要淡,以后隨苗木長大,逐漸加濃。化肥摻水澆施,肥料濃度把握在0.5%~1%。秋季茶苗長成,可于陰天直接撒施復合肥,每667m2每次用復合肥10~20kg。撒施后,適當噴水,將苗土積肥沖洗掉。
3.3 病蟲害防治
苗圃地病蟲害重要有:赤星病、炭疽病、褐葉斑病、煤煙病等;蟲害重要有蚜蟲、小綠葉蟬、飛虱、根結線蟲、茶梢蛾、茶幼蛾、茶尺蠖、白蟻等;防治方式有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方式:根據茶園害蟲具有的趨黃性、趨光性等特點,利用誘蟲板和懸掛殺蟲燈,每667m2茶園插誘蟲板20片,殺蟲燈按1盞/6666.7m2舉行設置,以誘殺黑翅粉虱和茶小綠葉蟬等害蟲。也可選用植物源及微生物源農藥,如1%苦參堿100g/667m2、2.5%魚藤酮1000~1500倍液、蘇云金桿菌200~300ml/667m2、白僵菌制劑(400億孢子/g)65~70g/667m2、99%綠穎200~300倍液等噴霧,削減茶園中有益天敵如蜘蛛、捕食螨等受到危害,保護和利用天敵資本。化學防治方式:小綠葉蟬把握在6~8頭/百葉、黑刺粉虱:2~5頭/葉;螨類15頭以上/百葉時用2.5%聯苯菊酯25ml、50%混滅威20ml、4%柴油噠螨靈15ml等兌水30kg防治茶園害蟲;用25%苯醚甲環唑2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200倍液等殺菌劑防治茶園赤星病、炭疽病等,每距離7天左右防治1次為宜。
其它應注重環節如用手除草或摘花蕾,小心松土防傷根,逐步削減遮蔭。苗高10cm到出圃前,要增大施肥量,出圃前一個月揭棚煉苗、剪頂,出圃前淋透水。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8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