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一串紅疫病學名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別名一串紅疫霉病,該病害在我國發生較普遍,是一種重要病害。
癥狀 該病害重要發生在莖、枝上,也為害葉片和葉柄。為害莖部時,距地面1-2cm的莖節處或分杈處開始顯示癥狀,最初呈暗綠色水漬狀病斑,不規則狀,隨著病情的生長,不停向上擴展導致病部發生褐色的病斑,無顯著邊緣。該病擴展迅速,嚴重時整株變黑,莖部皮層的輸導成果遭到損壞,致病部以上莖葉變黃后干枯、褪色、凋萎。
病原 一串紅疫病是由疫霉菌屬的一種真菌引起的。疫霉菌是一種腐生性比較強的病菌,菌絲直徑2-6um,孢囊梗不分枝或呈不規則狀分枝,直徑2-3.5um,孢子囊球形或寬卵形,大小33-61×23-47um,變異較大;有1-3個顯著乳突,不脫落。
游動孢子大小9-14×7-12um,鞭毛長6-30um,厚垣孢子球形,頂生或間生,大小21-49um;藏卵器球形,大小16-34um,雄器近球形或圓筒形,圍生,大小8-16×9-16um;卵孢子無色至淺黃色,球形,壁厚,大小14-28um;生長溫度最低9-10度,最適24-28度,最高為36.5-37度。
發生特點 以卵抱子在土壤中越冬。在翌年環境適宜時發生為害,經雨水飛濺傳播,病菌即萌發長出芽管。芽管與一串紅外面接觸后發生附著器,從其底部生出侵入絲,穿透寄主侵入,發生游動孢子,借風雨傳播舉行再侵染。該菌生長適溫24-28度,適宜發病溫度28度,相對濕度高于85%,有利于其孢子形成,相對溫度高于95%,菌絲生長興旺。高溫多雨、濕度大是該病盛行的條件。北京、上海、南京、昆明該病多在7、8月發生。
防治方式
(1)加強種植管理 應合理施肥灌水,以加強植株抵制力。合理密植,調治透風透光,雨季注重排水措施,保持適當的溫濕度,實時清算,發現中心病株實時拔除,削減病源。
(2)因地制宜的選擇較抗病品種。
(3)化學防治 進入7月雨季,在發病前噴灑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53.8%可殺2000干懸浮劑1000倍液、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300-400倍液,發病高峰期噴灑72%克露或克霜氰、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常用藥劑 銅高尚、可殺得2000、硫酸銅、克露、克霜氰、霜脲錳鋅、乙膦錳鋅。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