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白粉病的防治
發布時間:2024-05-17 00:52:33 編輯:
潤博園林 人氣:
白粉病是牡丹上常見病害,在我國內蒙古、河南均有發生,嚴重影響牡丹產量和品質。 癥狀 株叢中蔭蔽處枝葉、葉柄先發病,外部不易發現,待發現時已很嚴重。葉面常覆滿一層白粉狀物,后期葉片兩面及葉柄、莖稈上都生有污白色霉斑,后期在粉層中散生許多玄色小粒點,即病原菌閉囊殼。 病原 SphaerothecapaeoniaeZ.Y.Zhao稱芍藥單囊殼,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異名ErysiphepaeoniaeZheng&Chen.閉囊殼散生或稍聚生,有的成放射狀排列,球形至扁球形,褐色,大小66-90μm。7-9根隸屬絲,絲狀,稍僵直,長度為子囊果直徑的1.5-5倍,粗3.6-6.0μm,很少有隔膜,全長1/2的下部淺褐色或全無色,不分枝。有1個子囊。子囊廣橢圓形,大小66-84×57-66(μm)。子囊孢子8個,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大小18-27×12-18(μm)。 發生紀律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芽上越冬。翌春病芽萌動,病菌隨之侵染葉片和新梢。露地、溫室、塑料棚均有栽植的,分生孢子能終年不停地繁殖,且耐寒能力強,0℃也不致損失其活力,因此分生孢子也是重要初侵染源,能舉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子囊孢子在侵染中一般不起作用。該菌生長適溫21℃,最高33℃,最低3-5℃。分生孢子在相對濕度97%-99%時萌發率高,相對濕度23%,也有少數仍可萌發。在水滴中萌發率很低。條件適宜時,經72小時即可完成其無性循環,在田間則需時7-10天。露地5、6月和9、10月發病較多,在溫室終年均可發生。栽植過密或偏施、過施氮肥,透風不良或陽光不足易發病。植株幼嫩期的嫩葉因含有b-丙氨酸,對該菌孢子萌發及發病有利。 防治方式(1)農業防治。
合理密植,注重透風透氣;科學配方施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適時澆灌,雨后實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削減發病。冬季修剪時,注重剪去病枝、病芽,發現病葉實時摘除。
(2)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噴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9000倍液、波美0.2°-0.3°石硫合劑。 投稿/頻道合作/廣告投放固話:0371-6015667015378712779 E-mail:
[email protected]聯系人:張女士 李女士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