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碭山縣是聞名梨果之鄉。“近十年來,碭山桃樹尤其是大棚桃樹生長迅速,栽植面積約20萬畝。但是,每年春季,桃樹的新生枝葉出現大量黃化現象,影響桃樹生長發育,進而影響到桃的產量與品質,造成栽植戶經濟收益削減近20%。”碭山縣農業局的相關負責人說。
“桃樹黃化在我們當地已存在多年,而且較為普遍,我們一籌莫展。在整個栽植季節,我們試圖通過頻頻沖施、噴施各種鐵制劑,來緩解黃化癥狀。但是,這種方式費工艱辛、有用性差、成本高,治標不治本,效果很有限。”汪集村栽植戶張恒說。
桃樹黃化,成為較令栽植戶畏懼的“不治之癥”。
2021年,胡樹文從美國引進到中國農業大學資本與環境學院后,自主研發出一套鹽荒地快速刷新生態良田技術,可提高作物產量20%—200%,近十年來,已經讓鹽堿地刷新技術走出實驗室,并大規模推廣,建設了包羅萬畝和多少3000畝樹模方在內的幾十個大面積田間試驗樹模基地。
2021年7月,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樹文團隊來到碭山桃樹黃化病暴發地區,采取土樣舉行化驗,效果解釋,土壤中鐵等元素的含量并不低。
“黃化病暴發區地處黃淮海地區,該地區的本土中含鹽量較高。同時,當地栽植戶為提高桃樹產量,過量施用復合肥,造成土壤次生鹽漬化,影響鐵等土壤元素的供應。土壤中過多的無效鹽星散子對桃樹的根系造成損傷,影響其對相關元素的吸收。”胡樹文說。
如何“有的放矢”?
“問題的下午是要使用土壤脫鹽劑,把土壤耕作層的鹽分削減到不影響桃樹正常生長的程度。”胡樹文說。
2021年8月,研究團隊開始了桃樹黃化土壤修復樹模工作,對碭山縣周寨鎮汪集村的棚桃舉行了土壤修復樹模。先將土壤修復劑均勻撒施,然后舉行10—15厘米淺旋耕,使得土壤修復劑與土壤充分夾雜。其他的水肥管理,與栽植戶一般習慣的管理相同。
“土壤修復劑可以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使土壤變得松散,這樣在灌水或降雨時,土壤中的過多鹽分被水稀釋吸收,返鹽作用下降,土壤耕作層的鹽分削減,可有用管理桃樹黃化病。”胡樹文說。
改良后的桃樹土壤出現了下水快、滲水性提高的現象。
“改良使得土壤的通透性提升,表層土壤中的鹽分隨著水分下滲到深層土壤,從而實現淺層土壤脫鹽,恢復了土壤的活力。”胡樹文說。
“此次土壤修復效果極為突出,解決了棚桃黃化問題。”碭山縣農業局的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改良障礙性土壤,提高了桃的產量與品質,預計每畝可為農戶增收2000元以上。
“土地是農業之本,生長之基,然而由于先每天氣的緣故原因或后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造成土壤鹽漬化、產能降低等土壤障礙問題,必須要利用科技舉行合理改良,實現土壤高效利用。”胡樹文深有感想地說,扶貧、脫貧是一個長期工作,科技扶貧通過科技的動員,生長貧困地區的農業產業,是實現農民增收的有用途徑之一。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0667.html。